《化工原理》重要概念 化工原理》 第一章 流体活动 质点 含有很多分子的流体微团,其标准远小于设备标准,但比起分子自在程却 要大得多。 接连性假定 假定流体是由很多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空地、彻底充溢所占空 间的接连介质。 拉格朗日法 选定一个流体质点 , 对其盯梢调查,描绘其运动参数 ( 如位移、 速度等 ) 与时刻的联系。 欧拉法 在固定空间方位上调查流体质点的运动状况,如空间各点的速度、压强、 密度等,即直接描绘各有关运动参数在空间各点的散布状况和随时刻的改动。 轨线与流线 轨线是同一流体质点在不一起刻的方位连线,是拉格朗日法调查的 成果。流线是同一瞬间不同质点在速度方向上的连线,是欧拉法调查的成果。 体系与操控体 体系是选用拉格朗日法调查流体的。操控体是选用欧拉法调查流 体的。 抱负流体与实践流体的差异 抱负流体粘度为零,而实践流体粘度不为零。 粘性的物理实质 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一般液体的粘度随温度添加而 减小,由于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 而增大,由于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 总势能 流体的压强能与位能之和。 可紧缩流体与不行紧缩流体的差异 可紧缩流体与不行紧缩流体的差异 流体的密度是否与压强有关。有关的称为可 紧缩流体,无关的称为不行紧缩流体。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 流体活动中的位能、压强能、动能之和坚持不变。 均匀流速 流体的均匀流速是以体积流量相同为准则的。 动能校对因子 实践动能之均匀值与均匀速度之动能的比值。 均匀散布 同一横截面上流体速度相同。 均匀流段 各流线都是平行的直线并与截面笔直 , 在定态活动条件下该截面上 的流体没有加速度 , 故沿该截面势能散布应遵守静力学原理。 层流与湍流的实质差异 是否存在流体速度 u 、压强 p 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 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第二章 流体运送机械 管路特性方程 管路对能量的需求,管路所需压头随流量的添加而添加。 运送机械的压头或扬程 流体运送机械向单位分量流体所供应的能量 (J/N) 。 离心泵首要构件 叶轮和蜗壳。 离心泵理论压头的影响要素 离心泵的压头与流量,转速,叶片形状及直径巨细 有关。 叶片后弯原因 使泵的功率高。 气缚现象 因泵内流体密度小而发生的压差小,无法吸上液体的现象。 离心泵特性曲线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指 H e ~ q V ,η~ q V , P a ~ q V 。 离心泵作业点 管路特性方程和泵的特性方程的交点。 离心泵的调理手法 调理出口阀,改动泵的转速。 汽蚀现象 液体在泵的最低压强处 ( 叶轮进口 ) 汽化构成气泡,又在叶轮中因 压强升高而溃灭,构成液体对泵设备的冲击,引起振荡和腐蚀的现象。 必需汽蚀余量 (NPSH)r 泵进口处液体具有的动能和压强能之和有必要超越饱满蒸 汽压强能多少 类型、 离心泵的选型 ( 类型、类型 ) ①根据泵的作业条件,确认泵的类型;②根据管 路所需的流量、压头,确认泵的类型。 正位移特性 流量由泵决议,与管路特性无关。 往复泵的调理手法 旁路阀、改动泵的转速、冲程。 流量、 离心泵与往复泵的比较 ( 流量、压头 ) 前者流量均匀,随管路特性而变,后者 流量不均匀,不随管路特性而变。前者不易到达高压头,后者可达高压头。前者 流量调理用泵出口阀,无自吸作用,启动时关出口阀;后者流量调理用旁路阀, 有自吸作用,启动时开足管路阀门。 通风机的全压、 动风压 通风机给每立方米气体参加的能量为全压 (Pa=J/m 3 ) , 通风机的全压、 其间动能部分为动风压。 真空泵的首要功能参数 ① 极限真空 ;② 抽气速率。 第三章 液体的拌和 拌和意图 均相液体的混合,多相物体 ( 液液,气液,液固 ) 的涣散和触摸, 强化传热。 拌和器按作业原理分类 拌和器按作业原理可分为旋桨式,涡轮式两大类。旋桨 式大流量,低压头;涡轮式小流量,高压头。 混合作用 拌和器的混合作用能够用调匀度、分隔标准来衡量。 微观混合 整体活动是大标准的微观混合;激烈的湍动或强剪切力场是小标准的 微观混合。 微观混合 只要分子涣散才干到达微观混合。整体活动和强剪切力场虽然自身不 是微观混合,可是能够促进微观混合,缩短分子涣散的时刻。 拌和器的两个功用 发生整体活动;一起构成湍动或强剪切力场。 改进拌和作用的工程办法 改进拌和作用可采纳添加拌和转速、加挡板、偏心安 装拌和器、装导流筒等办法。 第四章 流体经过颗粒层的活动 非球形颗粒的当量直径 球形颗粒与实践非球形颗粒在某一方面持平,该球形的 直径为非球形颗粒的当量直径,如体积当量直径、面积当量直径、比外表积当量 直径等。 形状系数 等体积 球形的外表积与非球形颗粒的外表积之比。 散布函数 小于某一直径的颗粒占总量的分率。 频率函数 某一粒径规模内的颗粒占总量的分率与粒径规模之比。 由于颗粒 颗粒群均匀直径的基准 颗粒群的均匀直径以 比外表积持平 为基准 。 层内流体为爬流活动,活动阻力首要与颗粒外表积的巨细有关。 床层比外表 单位床层体积内的颗粒外表积。 床层空地率 单位床层体积内的空地体积。 数学模型法的首要进程 数学模型法的首要进程有 ①简化物理模型②树立数学 模型③模型查验,试验确认模型参数。 架桥现象 虽然颗粒比网孔小,因彼此拥堵而通不过网孔的现象。 过滤常数及影响要素 过滤常数是指 K 、 qe 。 K 与压差、悬浮液浓度、滤饼 比阻、滤液粘度有关; qe 与过滤介质阻力有关。它们在恒压下 才为常数 。 过滤机的出产能力 滤液量与总时刻 ( 过滤时刻和辅佐时刻 ) 之比。 最优过滤时刻 使出产能力到达最大的过滤时刻。 加速过滤速率的途径 ①改动滤饼结构;②改动颗粒集合状况;③动态过滤。 第五章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外表曳力、 而阻力是固体壁对 曳力 ( 外表曳力、 形体曳力 ) 曳力是流体对固体的作用力, 流体的力,两者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联系。外表曳力由作用在颗粒外表上的剪 切力引起,形体曳力由作用在颗粒外表上的压强力扣除浮力的部分引起。 ( 自在 ) 沉降速度 颗粒自在沉降进程中 , 曳力、重力、浮力三者到达平衡时 的相对运动速度。 离心别离因数 离心力与重力之比。 旋风别离器首要点评目标 别离功率、压降。 总功率 进入别离器后,除掉的颗粒所占份额。 粒级功率 某一直径的颗粒的去除功率。 切割直径 粒级功率为 50% 的颗粒直径。 流化床的特色 混合均匀、传热传质快;压降稳定、与气速无关。 两种流化现象 散式流化和聚式流化。 聚式流化的两种极点状况 腾涌和沟流。 开端流化速度 跟着操作气速逐步增大,颗粒床层从固定床向流化床改动的空床 速度。 带出速度 跟着操作气速逐步增大,流化床内颗粒全被带出的空床速度。 气力运送 使用气体在管内的活动来运送粉粒状固体的办法。 第六章 传热 传热进程的三种根本办法 直触摸摸式、间壁式、蓄热式。 载热体 为将冷工艺物料加热或热工艺物料冷却,有必要用另一种流体供应或取走 热量,此流体称为载热体。用于加热的称为加热剂;用于冷却的称为冷却剂。 三种传热机理的物理实质 传导的物理实质是分子热运动、分子磕碰及自在电子 搬迁;对流的物理实质是活动流体载热;热辐射的物理实质是电磁波。 间壁换热传热进程的三个进程 热量从热流体对流至壁面,经壁内热传导至另一 侧,由壁面对流至冷流体。 导热系数 物质的导热系数与物质的品种、物态、温度、压力有关。 热阻 将传热速率表到达温差推动力除以阻力的办法,该阻力即为热阻。 推动力 高温物体向低温传热,两者的温度差便是推动力。 活动对传热的奉献 活动流体载热。 强制对流传热 在人为构成强制活动条件下的对流传热。 天然对流传热 因温差引起密度差,构成微观活动条件下的对流传热。天然对流 传热时,加热、冷却面的方位应该是加热面鄙人,制冰脸在上,这样有利于构成 充沛的对流活动。 努塞尔数、 努塞尔数、普朗特数的物理意义 努塞尔数的物理意义是对流传热速率与导热传 热速率之比。普朗特数的物理意义是动量涣散系数与热量涣散系数之比,在 α 相关式中标明了物性对传热的奉献。 相关式的定性标准、 α 相关式的定性标准、定性温度 用于确认相关式中的雷诺数等准数的长度变 量、物性数据的温度。比方,圆管内的强制对流传热,定性标准为管径 d 、定 性温度为进出口均匀温度。 大容积天然对流的主动模化区 天然对流 α 与高度 l 无关的区域。 液体欢腾的两个必要条件 过热度 tw-ts 、汽化中心。 核状欢腾 汽泡顺次发生和脱离加热面,对液体剧烈搅动,使 α 随 Δ t 急剧上 升。 第七章 蒸腾 蒸腾操作及其意图 蒸腾进程的特色 二次蒸汽 溶液沸点升高 疏水器 气液两相流的环状活动区域 加热蒸汽的经济性 蒸腾器的出产强度 进步出产强度的途径 进步液体循环速度的意义 节能办法 杜林规律 多效蒸腾的效数在技能经济上的约束 第八章 气体吸收 吸收的意图和根本根据 吸收的意图是别离气体混合物,吸收的根本根据是混合 物中各组份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首要操作费 溶剂再生费用,溶剂丢失费用。 解吸办法 升温、减压、吹气。 挑选吸收溶剂的首要根据 溶解度大,挑选性高,再生便利,蒸汽压低丢失小。 相平衡常数及影响要素 m 、 E 、 H 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 E 、 H 与总压无 关, m 反比于总压。 漂流因子 P/P Bm 标明了主体活动对传质的奉献。 ( 气、液 ) 涣散系数的影响要素 气体涣散系数与温度、压力有关;液体涣散系 数与温度、粘度有关。 传质机理 分子涣散、对流传质。 气液相际物质传递进程 气相对流,相界面溶解,液相对流。 有用膜理论与溶质浸透理论的成果不同 有用膜理论取得的成果为 k ∝ D ,溶 质浸透理论考虑到微元传质的非定态性,取得的成果为 k ∝ D 0.5 。 传质速率方程式 传质速率为浓度差推动力与传质系数的乘积。因工程上浓度有 多种表达,推动力也就有多种办法,传质系数也有多种办法,使用时留意一一对 应。 气相阻力和液相阻力。 mkykx 时, 当 传质阻力操控 传质总阻力可分为两部分, 为气相阻力操控;当 mkykx 时,为液相阻力操控。 低浓度气体吸收特色 ① G 、 L 为常量, ② 等温进程, ③ 传质系数沿塔高 不变。 树立操作线方程的根据 塔段的物料衡算。 返混 少数流体自身由下流回来至上游的现象。 最小液气比 完结指定别离使命所需塔高为无量大时的液气比。 NOG 的计算办法 对数均匀推动力法,吸收因数法,数值积分法。 第九章 液体精馏 它的根本根据 ( 原理 ) 蒸馏的意图及根本根据 蒸馏的意图是别离液体混合物, 是液体中各组分蒸腾度的不同。 首要操作费用 塔釜的加热和塔顶的冷却。 双组份汽液平衡自在度 自在度为 2(P 必定, t ~ x 或 y ; t 必定, P ~ x 或 y) ; P 必定后,自在度为 1 。 泡点 泡点指液相混合物加热至呈现第一个汽泡时的温度。 露点 露点指气相混合物冷却至呈现第一个液滴时的温度。 非抱负物系 汽液相平衡联系违背拉乌尔规律的成为非抱负物系。 总压对相对蒸腾度的影响 压力下降,相对蒸腾度添加。 平衡蒸馏 接连进程且一级平衡。 简略蒸馏 间歇 进程且瞬时一级平衡。 接连精馏 接连进程且多级平衡。 间歇精馏 时变进程且多级平衡。 特别精馏 恒沸精馏、萃取精馏等加第三组分改动 α。 完成精馏的必要条件 回流液的逐板下降和蒸汽逐板上升,完成汽液传质、高度 别离。 理论板 脱离该板的汽液两相到达相平衡的抱负化塔板。 板功率 经过一块塔板之后的实践增浓与抱负增浓之比。 恒摩尔流假定及首要条件 在没有加料、出料的状况下,塔段内的汽相或液相摩 尔流率各自不变。组分摩尔汽化热附近,热丢失不计,显热差不计。 加料热状况参数 q 值的意义及取值规模 一摩尔加料加热至饱满汽体所需热量 与摩尔汽化潜热之比,标明加料热状况。取值规模: q0 过热蒸汽, q=0 饱满 蒸汽, 0q1 汽液混和物, q=1 饱满液体, q1 冷液。 树立操作线的根据 塔段物料衡算。 第十章 气液传质设备 板式塔的规划意图 ①气液两相在塔板上充沛触摸,②整体上气液逆流,供应最 大推动力。 对传质进程最有利的抱负活动条件 整体两相逆流,每块板上均匀错流。 三种气液触摸状况 鼓泡状况:气量低,气泡数量少,液层明晰。泡沫状况:气 量较大,液体大部分以液膜办法存在于气泡之间,但仍为接连相。喷发状况:气 量很大,液体以液滴办法存在,气相为接连相。 转相点 由泡沫状况转为喷发状况的临界点。 板式塔内首要的非抱负活动 液沫夹藏、气泡夹藏、气体的不均匀活动、液体的 不均匀活动。 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 夹藏液泛、溢流液泛、漏液。 筛板塔负荷功能图 将筛板塔的可操作规模在汽、液流量图上标明出来。 湿板功率 考虑了液沫夹藏影响的塔板功率。 全塔功率 全塔的理论板数与实践板数之比。 操作弹性 上、下操作极限的气体流量之比。 常用塔板类型 筛孔塔板、泡罩塔板、浮阀塔板、舌形塔板、网孔塔板等。 填料的首要特性参数 ①比外表积a,②空地率 ε,③填料的几许形状。 常用填料类型 拉西环,鲍尔环,弧鞍形填料,矩鞍形填料,阶梯形填料,网体 填料等。 载点 填料塔内跟着气速逐步由小到大,气液两相活动的交互影响开端变得比较 明显时的操作状况为载点。 泛点 气速增大至呈现每米填料压降猛增的转折点即为泛点。 最小喷淋密度 确保填料外表潮湿、坚持必定的传质作用所需的液体速度。 等板高度 HETP 别离作用相当于一块理论板的填料层高度。 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 填料塔操作规模小,宜处理不易聚合的清洁物料,不易 中心换热,处理量较小,造价廉价,较宜处理易起泡、腐蚀性、热敏性物料,能 习惯真空操作。板式塔适合于要求操作规模大,易聚合或含固体悬浮物,处理量 较大,规划要求比较精确的场合。 第十一章 液液萃取 原理是混合物各组分溶解度的不同。 萃取的意图及原理 意图是别离液液混合物。 溶剂的必要条件 ①与物猜中的B组份不彻底互溶,②对A组份具有挑选性的溶 解度。 临界混溶点 相平衡的两相无限趋近变成一相时的组成所对应的点。 和点 两股流量的均匀浓度在相图所对应的点。 差点 和点的流量减去一股流量后剩下的浓度在相图所对应的点。 分配曲线 相平衡的 y A ~x A 曲线。 相应的 S/F 为最小 最小溶剂比 当萃取相到达指定浓度所需理论级为无量多时, 溶剂比。 挑选性系数 β =(y A /y B )/(x A /x B ) 。 操作温度对萃取的影响 温度低, B 、 S 互溶度小,相平衡有利些,但粘度大 等对操作晦气,所以要恰当挑选。 第十二章 其他传质别离办法 溶液结晶操作的根本原理 溶液的过饱满。 构成过饱满度办法 冷却,蒸腾浓缩。 晶习 各晶面速率生长不同, 构成不同晶体外形的习性。 溶解度曲线 结晶体与溶液到达相平衡时,溶液浓度随温度的改动曲线。 超溶解度曲线 溶液开端分出结晶的浓度大于溶解度,溶液浓度随温度的改动曲 线为超溶解度曲线,超溶解度曲线在溶解度曲线之上。 溶液结晶的两个阶段 溶液结晶的两个阶段 晶核生成,晶体生长。 晶核的生成办法 初级均相成核,初级非均相成核,二次成核。 再结晶现象 小晶体溶解与大晶体生长一起发生的现象。 有利于成核; 过饱满度 Δ C 小, 过饱满度对结晶速率的影响 过饱满度 Δ C 大, 有利于晶体生长。 吸附现象 流体中的吸附质借助于范德华力而富集于吸附剂固体外表的现象。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差异 物理吸附靠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范德华力,吸附 热较小;化学吸附靠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化学键合,吸附热较大。 吸附别离的根本原理 吸附剂对流体中各组分挑选性的吸附。 常用的吸附解吸循环 变温吸附,变压吸附,变浓度吸附,置换吸附。 常用吸附剂 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土,沸石分子筛,吸附树脂等。 吸附等温线 在必定的温度下,吸附相平衡浓度随流体相浓度改动的曲线。 传质内涣散的四品种型 分子涣散,努森涣散,外表涣散,固体 ( 晶体 ) 涣散。 负荷曲线 固定床吸附器中,固体相浓度随间隔的改动曲线称为负荷曲线。 浓度波 固定床吸附器中,流体相浓度随间隔的改动曲线称为浓度波。 透过曲线 吸附器出口流体相浓度随时刻的改动称为透过曲线。 第十四章 固体枯燥 物料去湿的常用办法 机械去湿、吸附或抽真空去湿、供热枯燥等。 对流枯燥进程的特色 热质一起传递。 首要操作费用 空气预热、中心加热。 t as 与 t W 在物理意义上的不同 t as 由热量衡算导出,归于静力学问题; t W 是传热传质速率均衡的成果,归于动力学问题。 改动湿空气温度、 改动湿空气温度、湿度的工程办法 加热、冷却能够改动湿空气温度;喷水能够 添加湿空气的湿度,也能够下降湿空气的湿度,比方喷的是冷水,使湿空气中的 水分分出。 平衡蒸汽压曲线 物料平衡含水量与空气相对湿度的联系曲线。 结合水与非结合水 平衡水蒸汽压开端小于饱满蒸汽压的含水量为结合水,超出 部分为非结合水。 平衡含水量 指定空气条件下,物料被枯燥的极限为平衡含水量。 自在含水量 物料含水超出平衡含水量的那部分为自在含水量。 临界含水量及其影响要素 在稳定的空气条件下,枯燥速率由恒速段向降速段转 折的对应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 Xc 。它与物料自身性质、结构、涣散程度、枯燥 介质( u 、 t 、 H )有关。 枯燥速率对产品性质的影响 枯燥速率太大会引起物料外表结壳,缩短变形,开 裂等等。 接连枯燥进程的特色 枯燥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预热段、外表汽化段、升温段。 热功率 热功率 η 等于汽化水分、物料升温需热 / 供热。 抱负枯燥进程的条件 ①预热段、升温段、热丢失忽略不计;②水分都在外表汽 化段除掉。 进步热功率的办法 进步进口气温 t 1 ,下降出口气温 t 2 ,选用中心加热, 废气再循环。 《化工原理》重要公式 化工原理》 第一章 流体活动 牛顿粘性规律 τ =? p1 du dy p2 + z2 g 静力学方程 ρ + z1 g = ρ 机械能守恒式 p1 ρ + z1 g + 2 u1 p u2 + he = 2 + z 2 g + 2 + h f 2 2 ρ 动量守恒 ΣFX = qm ( u2 X ? u1 X ) Re = 雷诺数 duρ ? = dG ? ? u ? qV hf ∞ ? ∞ ? d d 阻力丢失 l u2 hf = λ d 2 层流 λ= 64 Re 或 hf = 32 ?ul ρd 2 部分阻力 hf = ζ de = u2 2 当量直径 4A Π 孔板流量计 qV = C 0 A0 2 ?P ρ , ? P = R( ρ i ? ρ ) g 第二章 流体运送机械 管路特性 l +ζ ) ?p 2 d He = qV + ?z + Σ 2 4 ρg π d g 8(λ Pe = ρgqV H e 泵的有用功率 泵功率 η= Pe Pa 最大答应装置高度 [H g ] = p0 pV ? ? ΣH f 0?1 ? [( NPSH ) r + 0.5] ρg ρg 风机全压换算 pT = pT ρ ρ 第四章 流体经过颗粒层的活动 物料衡算: 三个去向: 滤液 V ,滤饼中固体 V饼 1 ? ε) ,滤饼中液体 V饼 ε ( 过滤速率根本方程 dV KA 2 = dτ 2(V + Ve ) V 2 + VVe = KA2 τ 2 , 其间 K= 2 ?P 1? S r0φ? 恒速过滤 恒压过滤 V 2 + 2VVe = KA2τ Q= V Στ 出产能力 反转真空过滤 q= K ? n + qe2 ? qe 板框压滤机洗刷时刻( qe = 0 , S = 0 ) τW = ?P ?W 8VW τ ?PW ? V 第五章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斯托克斯沉降公式 ut = 2 d p (ρ p ? ρ )g 18 ? , Re p 2 重力降尘室出产能力 qV = A底 ut 除尘功率 η= C 进 ? C出 C进 m (ρ p ? ρ )g Aρ p 流化床压降 ?P = 第六章 传热 傅立叶规律 q = ?λ dt dn 牛顿冷却规律 q = α (T ? TW ) Nu = 努塞尔数 αl λ C p? 普朗特数 Pr = λ λ α = 0.023 Re 0.8 Pr b d 受热 b=0.4,冷却 b=0.3 圆管内强制湍流 传热系数 K1 = 1 1 α1 传热根本方程式 + R1 + d δd 1 + R2 + 1 λd m α 2d 2 Q = KA?t m ?t m = ? t1 ? ? t 2 ?t ln 1 ?t 2 或 热量衡算式 Q = qm 1C p1 (T1 ? T2 ) = qm 2C p 2 ( t1 ? t 2 ) Q = qm1r 第七章 蒸腾 蒸腾水量 W = F (1 ? w0 ) w 热量衡算 传热速率 溶液沸点 Q = Dr0 = FC 0 ( t ? t 0 ) + Wr + Q损 Q = KA(T ? t ) t = t0 + ? 第八章 气体吸收 亨利规律 p e = Ex , pe = HC ; 相平衡 J A = ? D AB dC A dz y e = mx 费克规律 传递速率 N A = J A + Nx A ; NA = D CM (C ? C A 2 ) δ C Bm A1 C Bm = C B 2 ? C B1 C ln B 2 C B1 对流传质 N A = k g ( p ? p i ) = k L (C i ? C ) = k y ( y ? y i ) = k x ( x i ? x ) 总传质系数 Ky = 1 1 m + ky kx 传质速率方程式 N A = K y ( y ? ye ) = K x ( xe ? x) H = H OG N OG = G y 1 dy G y1 ? y 2 ∫y 2 y ? y e = K y a ? y m K ya 吸收进程根本方程式 对数均匀推动力 ?y m = ( y1 ? mx 1 ) ? ( y 2 ? mx 2 ) y ? mx 1 ln 1 y 2 ? mx 2 吸收因数法 N OG = 1 mG y1 ? mx 2 mG ln[(1 ? ) ] + mG L y 2 ? mx 2 L 1? L 最小液气比 y ? y2 L ( ) min = 1 G x1e ? x 2 物料衡算式 G ( y1 ? y 2 ) = L( x1 ? x 2 ) 第九章 液体精馏 相平衡常数 KA = yA xA 相平衡方程 物料衡算 y= αx 1 + (α ? 1) x F = D +W Fx f = Dx D + WxW 轻组分回收率 ηA = Dx D Fx f 默弗里板功率 E mV = y n ? y n+1 y * n ? y n +1 q 线方程 塔内气液流率 y= xf q x? q?1 q?1 L = L + qF = RD + qF V = V ? (1 ? q )F = ( R + 1) D ? (1 ? q )F 精馏段操作方程 y= x R x+ D R+1 R+1 提馏段操作方程 y= L V x? WxW V 最小回流比 Rmin = x D ? ye ye ? x e ln( x D 1 ? xW ) 1 ? x D xW ln α 芬斯克方程 N min = 第十章 气液传质设备 全塔功率 ET = N T (不含釜 ) N 实践 填料塔高度 H = N T HETP 第十一章 液液萃取 分配系数 kA = yA xA 挑选性系数 β= 0 yA / xA y 0 /(1 ? y A ) A = 0 yB / xB x A /(1 ? x 0 ) A 单级萃取 F + S = R + E ; Fx fA + Sz A = Rx A + Ey A ; Sz S = Rx S + Ey S 第十二章 其他传质别离办法 总物料衡算式 τ B u(c1 ? c2 ) = ( L ? 0.5 L0 ) ρ B ( x1 ? x2 ) L0 = H of N of = u K f aB 传质区计算式 ∫ CS CB dc c ? ce 第十三章 热、质一起传递的进程 湿度 H= M水 p水汽 M 空气 p ? p水汽 = 0.622 p水汽 p ? p水汽 相对湿度 ?= p水汽 pS 当 pS p ; ?= p水汽 p 当 pS p 焓 I = (1.01 + 1.88 H )t + 2500 H vH = ( 22.4 22.4 t + 273 H) + 29 18 273 kH rW ( H W ? H ) 比容 湿球温度 tW = t ? α 绝热饱满温度 t aS = t ? raS ( H aS ? H ) CH 路易斯规矩 空气-水体系 α kH = 1.09kJ / kg ℃ ≈ c pH , t aS ≈ tW 第十四章 固体枯燥 枯燥速率 NA = ? G C dX A dτ 恒速段速率 N A = k H ( HW ? H ) = α rW ( t ? tW ) 空地枯燥 恒速段时刻: τ1 = GC ( X 1 ? X C ) AN A 降 速 段 时 间 : τ2 = GC X ?X* ln C AK X X2 ? X * ( 近 似 处 理 N A = K X ( X ? X *) ) 接连枯燥 物料衡算 热量衡算 W = GC ( X 1 ? X 2 ) = V ( H 2 ? H 1 ) Q + Q补 = Q1 + Q 2 + Q 3 + Q损 ; 预热器 Q = V ( I 1 ? I 0 ) ;抱负枯燥 I 2 = I1 热功率 η= Q1 + Q 2 ; Q + Q补 当 Q补 = 0,Q损 = 0 时 η= t1 ? t 2 t1 ? t 0
上一篇:化工原理悉数公式
下一篇:化工原理公式总结doc